2022-3-29 18:30:36
來源:東方資訊 選稿:顧天嬌
如果說城市化上半程是土地的城市化,追求數量和規模;那么下半程則是人的城市化,追求人民群眾在城市建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而這也正是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賦能城市建設的新內涵。
以云為用,讓城市更善治
城市治理的主要問題還是解決人的需求,以及相關的社會關系所產生的矛盾。
城市政府要承擔其城市公共事務核心治理者的責任,必須通過自身“再造”, 提升治理能力,以增進政府治理的有效性。作為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探索,“一網統管”成為其中的關鍵基礎工程。
在上海市城運中心的指導下,黃浦區與華為聯合創新,選取南京大樓作為城市數字治理最小管理單元進行試點,基于城市智能體參考架構,融合華為云、大數據、AI、邊緣計算、5G等多種先進技術,共同打造了1:1“活”的大樓數字孿生,取得了很好的實戰效果和示范意義。
而在佛山市禪城區,通過整合資源,多格合一,打造社會綜合治理平臺,數據填報效率提升50%以上,實現區、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、網格四級閉環。
除了城市治理,提高各個職能部門管理效率,提升公共服務水平,也是政府持續改進的方向。
以財政為例,江蘇財政攜手華為探索數字財政之路,建設全省大集中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。自該系統全面上線以來,已有超過四萬家單位、十多萬個用戶接入一體化系統,日均在線用戶近兩萬人。與原先分散建設的模式相比,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建設資金,卻取得了突破性成效。除了大大節約建設成本外,還實現了對財政資金和項目的實時跟蹤、全程追溯、動態預警,這將對未來財政的管理方式的變革,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陜西財政基于全面云化架構和省級大集中模式,貫通了預算編制、預算執行、會計核算為主線的財政業務管理流程,支撐全省148個財政區劃,3萬多家預算單位、8萬多家用戶使用,高峰期間1.6萬名用戶同時在線,安全支付超萬億,實現了全省財政核心業務的規范化、集中化、一體化管理,讓錢袋子更加精準地服務于項目,實現“資金跟著項目走”。
以云惠民,讓群眾少跑腿
對于百姓,“讓數據多跑路,群眾少跑腿”,是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承諾。
在江蘇省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上線后,交通運輸電子證照已完成了16類證照的電子化工作,涵蓋道路運輸、水路運輸、港口、工程建設等交通運輸行業各個領域,并與江蘇政務服務碼(蘇服碼)順利對接,實現與身份證、駕駛證、行駛證、營業執照等多種電子證照的關聯共享,在政務服務窗口業務辦理和現場執法過程中,用“蘇服碼”代替出示相關紙質證件。江蘇省成為實現交通運輸電子證照全覆蓋的省份。
交通運輸電子證照的推廣應用,節約了制作紙質和IC卡證件的成本,預計全省每年可節約超900萬元,使經營者和從業人員避免了以往紙質證照攜帶、保管的不便,避免了證照損毀、遺失后掛失和補辦等帶來的麻煩。
以云興業,打造城市創新高地
數字經濟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,也改變著人們的就業方式,更催生著中國的產業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。
如何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已經成為政府當前發展的重要方向,在武漢、西安,華為云以AI賦能產業,支持武漢、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中心,發揮華為行業應用經驗,以智慧交通、智能制造等為試點,打造AI產業集群標桿,助力“政產學研用”商業閉環,實現科技跨越發展、產業優化升級。
此外,在北京、深圳等諸多城市,則通過華為云Stack打造的政務云平臺“筑巢引鳳”,通過華為云全棧的云產品能力打造更多創新場景,為城市治理、產業發展、公共服務提升提供動力。
華為云Stack,城市發展的基礎
云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,這已經毫無爭議。華為云Stack服務了超過600個政務云項目,包括38個國家部委項目,40個省/直轄市項目和530多個市縣政府和委辦局項目。對華為云Stack而言,能夠在政務云市場占有率32.2%,連續4年蟬聯中國政務云基礎設施市場份額第一(IDC《中國政務云基礎設施市場份額,2020》)。
做智能世界的“黑土地”是華為云一直以來的定位,華為云通過華為云Stack,為客戶提供在云上和本地部署體驗一致的云服務,通過持續同步華為云能力,兼顧公有云快速創新能力和私有云的可管可控,通過統一云管理系統ManageOne,可分權分域精細管控,匹配政企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,實現用戶視角一朵云。
除了在政務云基礎設施市場中連續保持領先位置,華為云Stack還連續四季度位居中國軟件定義計算(SDC)軟件市場前列。這也是華為領先技術實力和豐富政企經驗的最好證明。
【廣告】
(免責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網無關。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)